線上觀看 : 瘟疫、罪惡與受難儀式:近代臺灣王爺信仰面面觀
人們面對疾疫之肆虐時,一定會努力尋找各種解決之道,包括醫藥和宗教。就宗教的層面而言,規模最大、活動最多彩多姿為送瘟神的廟會與驅瘟儀式,它的重頭戲是漂流或燒燬一艘「瘟船」,而這種活動似乎來自於端午節之龍舟習俗,明清時期這種習俗流傳到福建、金門、澎湖與臺灣,演變成是今日大家熟悉的王爺信仰。相關儀式以迎王祭典為主(又稱「王醮」、「瘟醮」或「燒王船」),原則上以三年、五年或十二年舉行一次。
臺灣的燒王船儀式分為幾個步驟:一、王船繞境活動「遷船」。二、道士做「和瘟」儀式,請所有瘟神遠離當地。三、請瘟神上船,做鎮押各種疫鬼等的「壓煞」儀式。四、把王船遷到海邊燒燬。在性質上,迎王祭典可以算是人類學家所謂的「受難儀式」(rites of affliction),它試圖同時處理兩種困境;一是纏繞著個人或社區的疾病,一是引起天庭的神明用疾病來懲罰人們的問題。